永乐六年九月初七,徐妙云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
九月初八,王用、宋宏达、邓天德三路追击朱高煦,追至符离桥,被朱高煦用计击败,三军伤亡惨重。
九月十一,朱能在京中病危,恰逢张三丰入京,有弟子孙不古出手救治,才救回来朱能一条命,却从此不能理事。
九月二十一,朱高煦以回马枪再攻南京,亏得东厂舍命抵抗,方才退走!
九月二十三,东厂在句容追击朱高煦,使用了新式火炮,朱高煦死于炮中,谥号为戾。
十月初一,朝天宫。
道衍大师姚广孝带着一群和尚,大摇大摆的来到朝天宫,张三丰入京,就居住在这里。
而常继祖身穿蟒袍,一脸无趣的走在姚广孝的身后,嘴里还不断的叨咕着什么。
“你们佛门辩经,跟我有什么关系,我都已经把人给你找来了,我干嘛还要来?”
而且一路上都没有停下过。
临到朝天宫门口,姚广孝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常公,你若是还念叨,就不要怪贫僧破了你韬光养晦之计!”
常继祖赶紧变了一副嘴脸,笑嘻嘻的说道:“大师!我相信你不会的,你若破了我的计,你哪里还有朋友?”
这话说的姚广孝脸色黯淡,常继祖说的没错,他这个和尚本就不太受僧界的接受,文人士大夫也视他为霍乱之源,军方到是不嫌弃他,可他又看不起军方。
结果朱棣这个半个朋友驾崩了,朱高炽这半个徒弟也没了,现在能跟他说的上话的,也只有一个常继祖了。
“唉,罢了罢了,辩经事了之后,贫僧也要去西天见佛祖了,又何必坏了你的事,你走吧!”
姚广孝这么一改主意,到让常继祖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可不相信姚广孝会真的辩完经就去坐化。
只是他还没有想通姚广孝到底要干什么,现在姚广孝让他走,他都不敢走了。
舔着脸继续跟在姚广孝后面。
姚广孝就当没有看见,迈步就进了朝天宫。
虽然佛道不同门,但是张三丰单从辈分上来说,就已经是目前道门辈分最高的家伙,姚广孝自然要给张三丰足够的尊敬。
不过张三丰本就不拘小节,也是对姚广孝足够的尊重,已经在朝天宫的正殿广场上等着姚广孝了。
双方一见面,并没有很浓的火药味。
姚广孝率先行礼:“见过张真人!”
“大和尚,你不错!”张三丰也是笑着对姚广孝说道。
姚广孝看了看张三丰的神色,发现张三丰似乎是真的夸奖自己!
顿时感觉到受宠若惊:“小僧不敢!”
张三丰哈哈大笑:“说你不错,你就不错,只是手段激烈了些,不过不妨事。”
姚广孝心中一动:“张真人觉得我做的对?”
张三丰摇了摇头:“也不能说你不对,只是说你给大明平添了两百年国运!”
姚广孝心头一震,他是和尚,不是算命先生,张三丰说的这个可不是他的专业!
张三丰却是笑着说道:“若是建文帝当政,国运不会超过五十年,大明有可能三代而亡,但是你去推了永乐帝一把,硬生生的将大明国运给延续了两百年,就冲这一点,你可配享太庙!”
姚广孝竟然一时分不出张三丰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只觉得自己光秃秃的脑袋上冷汗直冒。
他一个和尚,也是能配享太庙的?!
常继祖却当这是张三丰在嘲讽姚广孝,心中发笑,却恭恭敬敬的向张三丰行了一礼。
“拜见师祖!”
张三丰冲着常继祖点了点头。
姚广孝这才收敛了心神,开口说道:“张真人这话,贫僧不敢领受,只是今日乃是佛道两门辩经之期,咱们还是辩经的好!”
张三丰放声大笑:“辩经好!行,闲话少说,你们谁先来?”
姚广孝向身后的群僧看去,却没有看见一个出来的,俗话说,人的名树的影,张三丰偌大的名头,这些和尚谁都不愿意当出头鸟。
姚广孝本来想最后一个出场的,可眼下的情况却已经由不得他了。
他咬了咬牙,站了出来:“张真人,小僧自不量力,先向张真人请教。”
张三丰把道袍下摆一撩,摆出太极拳中的架势:“行!你上吧!”
姚广孝都快疯了,咱们是辩经,又不是打架,你拉开架势作甚?!
“张真人,咱们不是辩经吗?”
张三丰点点头:“没错,是辩经啊,拳经难道不是经吗?”
姚广孝无语了,神他么拳经也是经!
“张真人,贫僧说的是佛经和道经,不是什么拳经。”
张三丰却哼了一声:“佛经和道经有什么可辩的,还不是揣摩上意?哪有拳脚来的爽快!若是你赢了老道,老道就认你佛家功夫要强过我道家!若是你输了,自然就是我到家的功夫强过你佛家!”
姚广孝索性停了下来:“若是如此,贫僧认输就是!”
跟张三丰打架?姚广孝的脑袋还没有坏掉!
见姚广孝不打,张三丰明显有些失望,转头看向常继祖。
“原以为老道还能打一架再走,没想到最后一个心愿也无法完成了,罢了,这也是天意!”
常继祖听张三丰话头不对,刚想问,却看见张三丰一把抓住自己:“你在这里混的也够久了!跟老道一起走吧!”
说完之后,狂风大作!
狂风让常继祖的眼睛都睁不开了,等到常继祖能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自己前世居住的小区中。
旁边就是自己最喜欢逛的书店。
“嗯?这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回来了?”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郡王服饰已经不见,换成一身大短!
常继祖觉得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梦,可是梦怎么能这么真实?
抬头看见书店上摆着一个招牌,上面写着“本店新到《明史辑略》,请需要的到本店购买。”
常继祖不知怎么的,迈步走了进去,随手拿起一本明史辑略,翻了起来,却看见上面写到。
“永乐六年十一月十一,太子世子继位,史号宣宗,灭倭国,破鞑靼,收瓦剌,定万世不移之基!大明传十七帝,国祚四百一十六年,后国运倾颓,外辱不断,末代明帝,少帝退位,乃立共和!”
原来,这一切都不是梦。
(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