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呢?”孝三轻轻地握住赫里斯塔的手。
赫里斯塔的眼泪慢慢停止,她看着孝三的眼睛,孝三坚定地看着她,眼神清澈,没有一丝躲闪。
“我相信你,孝三。”赫里斯塔终于开口了,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信任。
孝三松了一口气,“谢谢你相信我,赫里斯塔。”
虽然孝三只是“这一世的人生”没有去过而已。
日本是风俗业发达的国家,日本有着“男人光顾风俗店不算出轨”的普遍观念。虽然没有网传的“十成甚至是九成支持”那么夸张,但也是差不多的。就连阳乃都时不时半开玩笑的要调侃孝三会不会偷偷去风俗店。
这是“当所有男人都变坏后,女性群体对男性群体的退让”吗?看似如此。
“性在荷兰视为一种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并且它是有益于人类身心健康的。”这是荷兰政府的观念,并且他们的社会福利也会赠送领取最低保障的男性进入风俗店的次数。
米国的不少经济学家都从经济角度论述性产业的起源,认为自由妇女的性...交易是人类雇佣关系(私有制)出现的必然产物。独国的恩格斯先生也对婚姻和家庭下过类似的结论。这是孝三更倾向的理性观点。
虽说孝三是出生在发达国家的温室环境中的幸运儿,可是说到底他在灵魂上也不是那种十五六岁的小男孩,也不是二十四五岁从学校步入社会没多久的小青年......前世的他终究是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了很久的社畜,也是要去参加应酬活动的,见过许多许多的人和事。
在应酬中时常能听到此类笑话:不要问历史上有多少强大的男人去过风俗店,应该问历史上有多少强大的男人没有去过风俗店。
日本的“歧视童贞”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外国人可能不了解日本的情况,但是孝三是清楚的:日本男性对于的态度最过分也就是调侃和同情,对于的恶意其实是日本的女性群体。
这就是日本的贞操观念变化史:
迎合六十年代开启的女性性解放风潮,女性半月刊《微笑》于1971年创刊。七十年代起日本女性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幅度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微笑》抓住女性对性...事羞于开口又充满好奇的心理,成为美容院、理发店等女性集中的地方最常见的刊物。性观念调查与性行为指导成为刊物在娱乐八卦“知音体”情感轶事、生活小窍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972年,《微笑》刊载针对男性的性观念调查,调查结果为“童贞人士给人整体感觉很差劲”,童贞与贫穷、土气、丑陋甚至猥琐的形态联系在一起,童贞与俄普狄斯恋母情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人生挫败感联系在一起......男性耻辱感从心理蔓延到身体,童贞成为失败者“可视化”的烙印,面对女性缺乏自信、土气、丑陋成为辨别童贞者指南上的常见选项。
至此,日本男性的思想和行为就被这样的“女性凝视(男人会为了得到女人,会努力朝着女人喜欢的方向去努力)”驱动着。男性的观念也从“童贞至宝”变成了“童贞是性压抑的人”、“就像个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燃,潜在的危险分子”、“这种极端的思想,该不会是个没接触过女人的童贞吧(笑www)”这个样子。
相对于肉体的贞操,女人更关心男人的其他方面(权力金钱、容貌身材、性格相性、自己对这个男人有没有感觉、交往过程会不会感受到快乐之类)。倘若男人是个,证明这个男人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没有女人要的家伙。就算不是这样,恐怕也是“真的在一起起来会超级超级麻烦”、“没有交往经验的家伙什么都不懂,浪费时间”这个样子。
童贞是相处起来会感到麻烦的可怜家伙: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总是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思想也很容易极端,性格也很别扭。
孝三是个完全的现充,对待女性总是瓶和、温柔、友善、游刃有余......似乎可以这么理解:吃饱饭的人没有那么旺盛的食欲,幸福者也没有那么多的怨念,游戏打得多自然也就什么技巧都懂。
在与赫里斯塔的对话确认自己已经消失了两天时间后,孝三陷入了困惑之中。‘奇怪,这个世界的时间不是应该停止了才对吗?’
尤弥尔和赫里斯塔的目光让孝三感受到了压力,他知道自己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所以说......这两天你究竟去了哪里了?”尤弥尔带着质问的口吻说道。
赫里斯塔也期待的看着孝三,等待他的回答。
孝三却支支吾吾,显然在犹豫着要不要说出实情。
赫里斯塔温柔地说道:“没关系的,如果你不想说的话就算了,我不会问的。”
尤弥尔却不以为然,她冷冷地说道:“赫里斯